1、也许是出于有效,或者家长控制不住,相信各位家长或多或少都发怒吼叫过孩子,虽然在当下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影响,但是吼叫带给孩子的伤害远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。带着情绪的教育并不可取。因而当孩子犯错或者产生不当的行为时,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情绪化的管教,而是要对孩子进行理性引导,理性引导也就是”去情绪化管理”。
2、家长总是会以过来人的身份,以过来人的经验去对待孩子的犯错行为,总是希望能够让孩子少犯点错,于是恨不得将自己一身的经验传达给孩子,也因此就会陷入喋喋不休的情况。即使孩子知道自己犯错了,也知道家长讲得有道理,也会觉得不耐烦,不愿意听。因而当我们在对孩子进行管教教育时,为避免双方情绪极端化,家长要做到”少说话”,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和处理方式,然后就此把这件事翻过去,胜过喋喋不休地、冗长地经验说教。
3、当我们接纳了孩子的情绪,就意味着我们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,也因此我们不会产生极端的情绪。而且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,孩子能够感受到家长是理解、接纳自己的,也就会更愿意敞开心扉跟家长沟通。接”情绪并不代表接纳行为。当孩子犯错时,我们要做的是理解、接纳孩子的情绪,但是同时要告诉他行为的不当。要让孩子明白,家长理解他的感受并代表接受他的行为。当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时,在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的同时,要重视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。
4、当家长看到自己不愿意看到的孩子的行为,或者看到孩子犯错时,就会忍不住进行批评说教,并且会由当前发生的事情联想到以往的事情,综合起来一起说教,而这是孩子最不愿意听到的。因此要做到”去情绪化管理”,我们就要克制自己”说教”的欲望,并且养成”就事论事”的习惯。最好的教育方式、表达方式就是:简单叙述自己看到的。当我们看见孩子的不当行为时,我们只需要简单叙述自己看到的东西,而孩子也能够明白我们在讲什么,而且不会产生反感,于是良好的沟通就在此打开,这样的教育方式好过喋喋不休地说教、或者训斥谩骂。
5、传统的管教教育,家长总是管教的一方,而孩子总是倾听的一方。这样的方式虽然也难起到教育的作用,但是我们不清楚孩子内心是否真正接受了”教育”,是否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甚至当孩子被一味地说教时会产生逆反的心理,也会激发双方的不良情绪。因而我们可以采取”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”这样的方式,家长和孩子可以进行一次合作的、双向的的对话,而不是单向地批评说教。我们将解决方式抛给你孩子,孩子就会进行思考,或者是道歉,或者是和家长一起打扫或者是别的方式。而孩子通过对解决方式的思考,孩子也能够拥有同理心,也能够更加体谅、尊重别人。
6、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,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多看事情的积极一面,把重心放在积极的东西上,与其强调孩子的消极行为,不如聚焦到积极的方向上,这样能够避免我们产生负面的情绪,从而让事情往越来越差的方向发展。聚焦积极面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信任,因而孩子也会想加倍地做好表现,因而就能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。家长并非圣贤,我们不可能做到面对任何事情都不发火不发怒,但是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发怒吼叫的做法并不可取,并且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做”去情绪化管理”,只要我们能够从”去情绪化”的角度出发,掌握”去情绪化管理”的方法策略,我们就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,也因此孩子能够收获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,更有利于孩子成长。
版权声明:本文来源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,依服百科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,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。